文化历史
南乐文庙位于南乐县城昌州路东段路北,南乐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(1370年),由南乐县主薄叶伯瑾始建,仅存大成殿和崇圣祠。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2015年元月,免费对外开放。2015年5月被命名为“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”,2023年6月被命名为“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”。
为推动南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,弘扬儒家文化传统,擦亮历史文化名片,2019年以县志记载为依据,立足“原址、原貌、原味”,还原历史文化,再现古韵古风,以大成殿为中心,对文庙进行了复原,占地35669平方米,总投资4500万元,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,复原了文庙照壁、棂星门、状元桥、泮池、大成门、东西厢房、广场牌坊、儒学门、教宅、训导宅、明伦堂、五星聚魁祠、节孝祠、忠义孝悌祠等建筑。复原后的南乐文庙,是豫北地区最大的县学文庙,是南乐县的文化地标,是南乐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,具有独特的,极高的历史人文内涵和观赏审美价值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,年接待游客二十余万人。
此外,为推进文旅融合发展,讲好南乐文庙故事,南乐文庙还拥有丰富的教育活动和课程,如“南乐文庙向新而行”系列活动,传统礼仪(成人礼、开笔礼、纪念孔子诞辰等)、古诗词朗诵、摄影、书法、国画、国学讲座等活动,为研学旅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资源。